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潜心科研结硕果献身行业谱华章追忆我国杰出的

来源:中国表面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7年11月23日,在紧邻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大院的职工宿舍内,摆满了来自各界吊唁的花圈,不断有人静静地走进一个家设的灵堂,面对一位长者的遗像,神情肃穆地上香、鞠躬、默哀

2017年11月23日,在紧邻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大院的职工宿舍内,摆满了来自各界吊唁的花圈,不断有人静静地走进一个家设的灵堂,面对一位长者的遗像,神情肃穆地上香、鞠躬、默哀,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逝者是我国表面工程行业功勋人物,杰出的军工专家,中国表面工程协会(原中国电镀协会)的主要创始人、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原电化学研究室主任曾良宇同志。

他历经无数个风雨春秋写完了厚重的90年人生长卷,在这天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平静地告别了人世,表面工程界痛失一位元老级的、为行业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电镀专家和军工专家。

■ 拳拳报国心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1953年,中南工业试验所(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的前身)刚刚组建,曾良宇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该所,他注意到了国家的建设对表面处理行业的重视以及对电镀技术的迫切需求,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他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电镀事业最早的拓荒者之一。

在苏联学习期间的曾良宇

1960年6月,组织上派他赴苏联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进修理论电化学和电镀工艺学,师从国际知名电镀工艺专家库特莱夫采夫教授。他早就意识到,国内的电镀业与苏联的差距所在,所以,在苏期间,他专心学习并力求更多地吸收和掌握苏联多年的研究成果,以便将来移植到国内,使中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据我国著名的表面处理技术专家、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原常务副总工程师张立茗研究员介绍,曾良宇从苏联学成回国后,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美英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加之中苏关系破裂,中断了技术援助,年仅36岁的曾良宇以满腔热忱和拳拳报国之心,急国家军工之所急,先后承接了来自机械部,国防科工委的几项重大国防工程电镀工艺研究和生产任务,并领导着攻关团队以及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几位大学生日以继夜的忘我工作。

张立茗说,他很幸运,刚出大学门就跟随曾良宇先生参加与核潜艇协作配套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核反应堆控制棒锥形镀镉层工艺研究与生产课题的研究工作,40余载光阴转瞬即逝,然而,对曾先生带领他们在研发过程中攻关与克难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那时还没有专门图纸和专用工艺可参照,张立茗他们又刚从学校毕业,根本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唯独阅读尚好,翻译了曾先生从苏联带回来的通用技术资料。为了完成这一系列艰巨任务,在曾良宇先生的统一指挥下,几个军工项目同时展开。那时的武汉材保所,夜晚总是灯火通明,大家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涨,每天晚上加班加点地干,牺牲了一个又一个的节假日,没有加班费,但谁也没有怨言,他们早已把这些军工项目视作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张立茗清楚地记得,他们在进行第一个代号为“801”的国防工程中子控制棒锥形镀镉层工艺研究与生产的同时,另一车间也在如火如荼的完成“901”工程的一个重要部件:分离铀设备扩散机内腔大面积电镀铜、镍防氟化物腐蚀和高速气流冲刷的复合保护层。该工件难度极大:工件几何形状极其复杂,有喇叭状管,多种带咀的异形容器等,对工艺要求特别高。曾良宇先生经过反复研究,制订了一个比苏联样机孔隙率更低,生产与使用单位均能接受的技术标准。从材料表面质量、镀液选择、工艺参数、夹具设计、镀液净化到质量检测,提出了一套可靠的生产工艺。经国家“901”领导小组批准正式投产电镀,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机组运行10年之后拆机检查镀层仍完好无损。电镀质量超过苏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曾良宇先生还接了一系列国防工业急待解决的难题,有的还不是他专业范围内的高难度课题,但他一如继往地敬业与奉献。比如,他承接的与09-Ⅲ工程(即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相关的协作配套项目就有以下几项:

核反应堆重要组件压紧弹簧接触面镀铬工艺研究。该项目解决了工件尺寸大、材质特殊、局部(即接触锥面)精密尺寸电镀等难题,研制出分散性良好的新型镀铬工艺。鉴定后的成果直接用于国防建设,先后完成3台套压紧弹簧镀铬任务外,还累计完成了一万多个堆内零件的电镀加工任务,全部验收合格。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关键部件密封环电镀厚银研究。采用卧式旋转电镀工艺,研制非硫镀厚银光亮剂;独创的伞形夹具申缩自如,该项目的研制成功,确保了反应堆在18Mpa、300℃的工况条件下不发生任何泄漏。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表面工程》 网址: http://www.zgbmgc.cn/qikandaodu/2021/0312/503.html



上一篇:中国表面工程期刊前主编刘家浚老师因病逝世
下一篇:广东省表面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举办标准化战

中国表面工程投稿 | 中国表面工程编辑部| 中国表面工程版面费 | 中国表面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表面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